加拿大总理特鲁多10日宣布,加拿大2021年起将取缔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一表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严控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量的大背景下,让塑料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到底塑料垃圾有哪些处理方式,处理起来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目前有没有成熟的塑料替代方案,还是只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数量呢?
处理塑料垃圾的四种模式
目前,全球对废旧塑料的处理方法有填埋、焚烧、再生造粒和热解等方法。
填埋法是被广泛用来处理废旧塑料垃圾的传统方式。这种简单直接的物理处理方式隐患和危害比较大,增加土地资源的使用压力,难降解的塑料严重妨碍地下水渗透,塑料中的添加剂造成土地的二次污染。塑料垃圾——无论是在河流、海洋还是在陆地都可以在环境中持续几个世纪。塑料在自然中几乎不可能完全分解。大多数塑料制品永远不会完全消失,只是越变越小。
焚烧同样是被广泛使用的塑料垃圾处理方式。英国广播公司称,“焚烧派”说,塑料是从石油和天然气提炼生产的,主要为碳氢化合物,焚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热能,然后用产生的热能来发电。以这种方式焚烧塑料垃圾,目前在有些地方代替了烧煤或石油之类产生污染的燃料。不过,焚烧塑料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果焚烧炉效率不高,这些废气会进入环境。以德国为例,目前,该国每年有20万吨的PVC垃圾,其中30%在焚化炉里燃烧。德国环境部门已规定所有的焚化炉都必须符合每立方米废气值低于0.1ng(纳克)的限量。德国的焚化炉空气污染标准虽然已属于世界公认的高标准,但仍然没有说焚烧方法不会因机械故障放出有害物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通过比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让塑料垃圾燃烧得比较充分,在后面还要设置一个完善的烟气净化系统,把烟气处理到位,这样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再生造粒是物理性回收利用塑料垃圾的方法。大多数可回收的塑料经机械加工分解成颗粒,然后重新制造成新的塑料产品,如包装材料、座椅或衣物。然而,再生造粒方法也有局限性,该工艺不适用于塑料薄膜、小袋和其他层压塑料,通常这些材料会被送到垃圾填埋场或进行焚烧。
废旧塑料热解法。这种化学分解方法,是指利用固体废物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将其置于热解反应器内受热分解的过程。此项技术可以将废塑料转化为燃料油、天然气、固态燃料等高附加值能源产品。
既然有多种处理模式,为什么塑料处理仍让全球挠头呢?
首先,塑料产量太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塑料产量的增长速度比任何其他材料都快。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联合国环境署2018年的一份报告称,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约12%被焚烧。其余79%最终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流入自然环境中。目前,全球每年用掉的塑料袋多达5万亿个,如果一个个排开,可以覆盖两个法国。
其次,无论是化学方法还是物理方法转换利用,均面临一个困难,即回收的废旧塑料品种混杂,不易鉴别分类,另一方面又特别不干净(如一次性饭盒),清洗非常困难,回收成本很高。分拣是决定材料复用经济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外分拣技术发展很快,很多自动化分拣线已经投入使用,可非常准确地对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分拣处理。而这个分类过程必须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完成的环节,比如经过家庭第一次分类后,将塑料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可回收(资源)”三大类;回收企业再进行第二次分类:将可燃垃圾单独集中,将不可燃垃圾进行破碎分选,将可回收塑料按类别集中;再由废弃物处理企业进行最终处理。
再次,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成本与收益问题:塑料垃圾的综合处理成本是否低于资源再循环利用后所创造的综合价值。这个综合价值既包含经济价值,也包含社会价值。而综合处理成本是一道看不见的门槛。因为这个领域的特点是,既要占用大量劳动力,又要很高的技术(资本)。比如焚烧炉的环保措施要高于煤炭发电厂;废塑料的筛选机就是大型精密仪器,其一台光电分选机的价格就很高等。同时,在塑料垃圾回收过程中,有收集、运输、分拣等工序,又需要大量人工,而发达国家普遍不愿在相关领域提供如此多的劳动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塑料垃圾处理最终其实是市场经济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结果,并不是说世界上没有相关处理技术,发达国家在相关技术领域更加先进,但因为他们觉得成本上不划算,因此就要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处理方式——将塑料垃圾大量出国到发展中国家。